第306章 董袁之争
洛阳,司隶校尉府,袁绍阴沉着脸,不停地揉着眉头。
董卓护送天子回宫后,顺手接管了宫廷的守卫任务,天子和朝堂也就相当于落入了他的掌控之中。
按照汉朝制度,宫廷守卫是由卫尉负责,卫士总数共二千五六百人,也被称为鸡鸣卫。
故骠骑将军董重就曾经兼着卫尉之职,所以何进在诛杀董重之前,一直不敢进宫,就被怕瓮中捉鳖。
董重一死,卫尉这么重要的位置,就被何太后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宦官郭胜暂领。
结果,何进还是难逃一死,郭胜不想反也得跟着张让一起反了。
然后,南北二宫被破,鸡鸣卫陪着郭胜一同覆灭。
董卓正是抓住了这个空子,以保护天子为名,让自己的部下充当宫城卫士。
但是,掌管宫殿门户及宫殿的警卫任务,还有光禄勋所辖的虎贲、羽林郎、羽林左右骑。
羽林军也在这次战乱中或死或逃了。
虎贲军的首领是虎贲中郎将袁术,有一千五百人,刚好在宫外巡逻,逃过了一劫,后来又参与攻打宫城的战斗,虽然死伤不少,却还剩下千儿八百的。
为了完全控制宫廷内外,董卓上奏陛下,以袁术诛杀宦官有功,拜为后将军。
太傅袁隗和袁术不知是计,欣然同意,让出了虎贲中郎将一职。
这下,南北二宫,外朝内廷,就完全落入了董卓的掌控之中了。
等袁绍反应过来,为时已晚了!
他恨自己,为什么没有提前想到这点,他完全可以在天子回城之前,就安排好宫廷卫队的,那样天子就是他的掌中之物了。
其实不是他没想到,而是他压根就不敢想,他从未想过挟天子以令诸侯。现在不想,以后也不会,因为他既没这个胆子,也没这个必要。
挟天子的目的,一是获得施政的大义名分,二是方便招揽人才。
袁隗为太傅,录尚书事,不缺政令名分;袁氏四世三公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,不仅不缺人才,还因为人才太多,引发了内卷。
玄晔虽不缺这个胆子,却是不能,因为他掌控不了。
由于他的资历太低,出身太低,名望太低,会严重弱化他手中的天子大旗,结果政令出城就是一张废纸;
即便他举着天子的旗号招揽而来的人才,不仅不会听令于他,还会想方设法跟他内耗。
睿智如曹操,另一个时空,挟天子以后,内部形成了一个保皇派,搞得他睡觉都不敢闭眼。
所以,挟天子对于玄晔而言,形同鸡肋,弊大于利,甚至百害而无一利。
董卓和曹操就不一样了,他们俩都缺大义和人才,胆子也大。
就像今日早朝,董卓未经天子同意,竟然剑履上殿,赞拜不名!嚣张跋扈,说杀谁就杀谁,无人可制!
更让袁绍气愤的是,现在的董卓,对袁家哪里还有半点恭维之意,已经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了。
他意识到一个问题,招引董卓入京,本来是他的驱虎吞狼之计,现在好了,狼是没了,但虎患更甚于狼患!
如何制住董卓这只猛虎,令他头疼不已!
因此,他今日招来一众幕僚,商议对策。
袁绍眉头紧锁,目光在座下众人身上一一扫过,希望有人能给他带来一丝转机。
座下一片沉寂,众人面面相觑,显然都被董卓的嚣张气焰所震慑,一时之间拿不出什么好的对策。
“董卓虽强,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,我们可联合朝中文武大臣,共同上书弹劾,逼其退出洛阳。”
终于,逄纪打破了沉默,提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办法。
袁绍闻言,苦笑一声:“弹劾?如今朝堂之上,刀斧夹道,矛矢环绕,有几人敢与董卓为敌?况且,董卓挟持了天子,弹劾又有何用?”
逄纪顿时语塞,座下再次陷入沉寂。
这时,门吏来报,骑都尉鲍信求见。
袁绍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光亮,连忙道:“快请!”
鲍信大步流星走进厅内,拱手行礼道:“见过袁司隶!”
袁绍见一副鲍信风尘仆仆的样子,关切道:“快坐,上温汤!
鲍信没坐,急切道:“大将军如何亡的,我听说董卓进京了,还挟制了天子,怎么会这样?”
“唉!”袁绍重重地叹了口气,简要地把过程说了一遍:“事已至此,真是天意弄人啊!”
“那就战!”鲍信激愤道:“董卓拥制强兵,将有异志,今不早图,必为所制。及其新至疲劳,袭之可禽也。”
袁绍目光一亮,但随即又黯淡了下去:“董卓麾下西凉铁骑,勇猛无比,且占据宫阁高墙,不易攻也,兼且天子在其手中,投鼠忌器啊。”
更主要的是,之前他们攻打皇宫时可以打着诛除阉宦,为大将军报仇的旗号,天子以及天下人不好说什么。现在再去,那就是造反,即便最后驱逐了董卓,这种践踏皇权的行为,天子还会放过他们?
天下士人也不都是一条心,别的不说,袁术肯定不同意,届时便会抓住这一点,逼迫袁绍下台。
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袁绍不会做。
鲍信闻言,一时语塞,他此去泰山募兵不过千人,俱是新募之兵,没有什么战斗力。而且,他归途中,到达成皋时,惊闻何进身死,便快马加鞭往回赶,身边仅带了百余骑而已。
袁绍道:“如今之计,只有徐图良策了。”
“袁公无忧也。”许攸出列道:“董贼所恃,无非是以强兵挟制了内廷,有一人,可破之!”
“谁?”袁绍好奇道。
许攸捏须笑道:“执金吾也!”(吾,读作玉)
执金吾掌京畿守备治安和皇帝出巡时仪从先导,有缇骑二百人、执戟郎五百二十人,有出入宫廷内外的特权。
朝会之时,袁绍若以执金吾开道入宫,董卓是没有理由阻挡的,那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破除董卓挟制天子和朝廷的意图。
“丁建阳会听从么?”袁绍有些不自信。
当初,武猛都尉丁原,在何进的授意下火烧孟津,扬言要带兵进京诛杀宦官。何太后为了阻止他,许他以执金吾之职,并送去了印绶和一整套仪仗装备。
丁原欣然同意,然后偃旗息鼓。不然,第一个进京的外将,就不是董卓,而是丁原了。
丁原之所以这么激动,是因为执金吾这个职位超出了他的预料太多。
执金吾担任皇帝车仗先导时,率领着200名穿着鲜艳大红色锦衣的“缇骑”和520名身高马大、手持仪仗用戟的“执戟郎”,在京城大街中堂皇行进,气派非常,十分荣耀。
惯例,只有家世清白、相貌堂堂、年纪尚青者,才有机会出任执金吾之职。
缇骑因为穿得好、曝光率高,又整天在京城大街上“盛装舞步”,有很大概率被豪门挑为女婿,或被超级美女青睐。
汉光武帝刘秀,在未起兵时说:“做官当做执金吾,娶妻当娶阴丽华。”
丁原这个武夫,能当上执金吾,那是做梦都会笑醒的事情。
许攸自信道:“丁建阳出身贫寒,为人粗略,一介武夫。今得到执金吾如此清要职,一旦入朝,他能甘心屈就董卓淫威之下?”
袁绍转颜大笑:“我等可坐山观虎斗,二虎相争,必有一伤也!”
座下众人纷纷点头,都觉得此计甚妙。
“那就劳烦许子元,跑一趟孟津,引丁建阳入朝。”
“必不辱使命!”
在袁绍算计董卓的同时,董卓也没闲着。
他此时身边步骑不过三千人,自嫌兵少,而袁绍麾下,至少有近万兵力,若是开战,恐怕不是对手。
为了稳住袁绍,震慑宵小。
董卓命令胡轸,率两千步骑,趁夜潜出洛阳,明旦乃大张旌鼓,浩浩荡荡地开进洛阳,搞得战鼓震天,旌旗招展。连续三四天下来,俨然有千军万马源源不断的假象。
另一方面,董卓令徐荣陆续收拢了车骑将军何苗的残部,又手持天子诏书和大批金银财宝,来到北军之中!
大朝之日,丁原身骑高头大马,身着华丽的执金吾官服,身后跟着两百名身着大红锦衣的缇骑,五百二十名手持仪仗用戟的执戟郎,从上东门入城,穿过铜驮大街,一路畅通无阻,威风凛凛地来到了北宫朱雀门外。
丁原在吕布的陪同下,会合了袁绍等一众公卿大臣,准备入宫。
守卫宫廷的守宫尉华雄见状,连忙将这数百缇骑和执戟郎拦住。
丁原斜着眼睛,呵斥道:“汉家制度,执金吾可率缇骑、执戟郎,为天子导从,你有什么权利阻我部下进宫?”
华雄是个关西大汉,哪里懂这些,也不说话,就是拦着不让进。
司徒丁宫见状,阴阳怪气道:“一介粗鄙野人,竟然也配来守卫天子门户,还不放行,你是要给董将军抹黑么?”
华雄身长九尺、虎体狼腰、豹头猿臂,闻言脸色一沉,怒目而视,把丁宫吓得一哆嗦,哪里还敢管闲事,灰溜溜地进宫了。
丁原却不是个善茬,对吕布使了个眼色。
吕布会意,来到了华雄跟前,轻蔑地看了他一眼,抬起右手,就给了华雄一个**兜!
华雄下意识地抬起左手遮挡,只觉得遭遇了一记重击,手臂一麻,差点摔了个踉跄。
啪!
紧接着,吕布反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甩在了华雄的右脸颊上!
嘎嘣脆响!
华雄懵了!
“奶奶个熊!”华雄暴怒,就要抄家伙。
却见寒芒一闪,脖子一凉,一柄环首刀便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!
吕布轻蔑一笑,对后面的卫队挥了挥手:“进宫!”
因为南宫几乎毁于大火,朝会在北宫正殿德阳殿举行。
百官进入大殿,各自站好位置。
天子和陈留王就位,董卓姗姗来迟,面色不善,显然是知道了宫门发生的事情了。
他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司徒丁宫,开口道:“先前,两宫流血,天子遭劫,三公难辞其咎,丁司徒,你有什么要说的么吗?”
按照汉朝惯例,天象有异,比如打雷、大旱、地震、大水等等,动辄罢黜三公,以应天象。
这次,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乱子,肯定是要有个背锅的,他早就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。
丁宫没什么说的,因为说什么都是狡辩。
唯一录尚书事的太傅袁隗,也没说什么,大殿陷入了一片寂静。
丁宫只得出列,解下了自己的印绶,灰溜溜地走了。
紧接着,董卓又看了一眼司空刘弘。
“老天爷这雨,从六月一直下到八月,还没有要停歇的意思,天有异象啊,刘司空有什么要说的吗?”
刘弘和丁宫一样,都是先帝留下的老臣,说起来属于刘协一党,本就是失势的一方。
董卓这么做,是在清除旧势力,空出新位置,好给自己人。
太傅袁隗是刘辩一党,也是乐见其成的。
这是属于双方的默契。
刘弘就要认命。
却见丁原站了出来,逼视着董卓道:“前将军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将军呢?好威风啊,一日连罢两位三公,你意欲何为啊?”
